什么是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fā)電器。它是繼水力發(fā)電、熱能發(fā)電和原子能發(fā)電之后的第四種發(fā)電技術。由于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把燃料的化學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轉換成電能,不受卡諾循環(huán)效應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電池用燃料和氧氣作為同時沒有機械傳動部件,故沒有噪原料,排放出的有害氣體極少;聲污染。由此可見,從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燃料電池是最有發(fā)展前途的發(fā)電技術。
燃料電池原理
燃料電池其原理是一種電化學裝置,其組成與一般電池相同。其單體電池是由正負兩個電極(負極即燃料電極和正極即氧化劑電極)以及電解質組成。不同的是一般電池的活性物質貯存在電池內部,因此,限制了電池容量。而燃料電池的正、負極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質,只是個催化轉換元件。因此燃料電池是名符其實的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能量轉換機器。電池工作時,燃料和氧化劑由外部供給,進行反應。原則上只要反應物不斷輸入,反應產物不斷排除,燃料電池就能連續(xù)地發(fā)電。
燃料電池組成結構
燃料電池的主要構成組件為:電極(Electrode)、電解質隔膜(ElectrolyteMembrane)與集電器(CurrentCollector)等。
1、電極
燃料電池的電極是燃料發(fā)生氧化反應與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的電化學反應場所,其性能的好壞關鍵在于觸媒的性能、電極的材料與電極的制程等。
電極主要可分為兩部分,其一為陽極(Anode),另一為陰極(Cathode),厚度一般為200-500mm;其結構與一般電池之平板電極不同之處,在于燃料電池的電極為多孔結構,所以設計成多孔結構的主要原因是燃料電池所使用的燃料及氧化劑大多為氣體(例如氧氣、氫氣等),而氣體在電解質中的溶解度并不高,為了提高燃料電池的實際工作電流密度與降低極化作用,故發(fā)展出多孔結構的的電極,以增加參與反應的電極表面積,而此也是燃料電池當初所以能從理論研究階段步入實用化階段的重要關鍵原因之一。
目前高溫燃料電池之電極主要是以觸媒材料制成,例如固態(tài)氧化物燃料電池(簡稱SOFC)的Y2O3-stabilized-ZrO2(簡稱YSZ)及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簡稱MCFC)的氧化鎳電極等,而低溫燃料電池則主要是由氣體擴散層支撐一薄層觸媒材料而構成,例如磷酸燃料電池(簡稱PAFC)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簡稱PEMFC)的白金電極等。
2、電解質隔膜
電解質隔膜的主要功能在分隔氧化劑與還原劑,并傳導離子,故電解質隔膜越薄越好,但亦需顧及強度,就現階段的技術而言,其一般厚度約在數十毫米至數百毫米;至于材質,目前主要朝兩個發(fā)展方向,其一是先以石棉(Asbestos)膜、碳化硅SiC膜、鋁酸鋰(LiAlO3)膜等絕緣材料制成多孔隔膜,再浸入熔融鋰-鉀碳酸鹽、氫氧化鉀與磷酸等中,使其附著在隔膜孔內,另一則是采用全氟磺酸樹脂(例如PEMFC)及YSZ(例如SOFC)。
3、集電器
集電器又稱作雙極板(BipolarPlate),具有收集電流、分隔氧化劑與還原劑、疏導反應氣體等之功用,集電器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其材料特性、流場設計及其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