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顧
通過MOSFET器件結構的介紹和電學特性的分析,我們知道:
① MOSFET器件由導體-絕緣體-半導體三層結構組成。 導體的一端為柵極(G),P型半導體基板上兩塊重摻雜的N型半導體分別是源級(S)和漏極(D),具體哪一端是S,哪一端是D,需要通過其所接電壓的大小才能確定。
② 直觀的認識:當V_G>V_TH為常數(shù)時,溝道中的電流I_D隨著V_D的增大而增大; 當V_D為常數(shù)時,溝道中的電流I_D隨著V_G的增大而增大。
那具體I_D和V_G、V_D是什么關系呢? 表達式是什么? V-I特性曲線長什么樣? :)OK,請往下看
全文內容:
MOSFET的尺寸
MOSFET的溝道的性質
MOSFET的伏安特性I
1、 MOSFET的尺寸
Fig. 2 MOSFET的幾何尺寸
Fig. 2標出了我們所關注的MOSFET器件的幾何尺寸,包括溝道的有效長度L_eff(導體的長度L_drawn略大于L_eff),溝道的寬度W,絕緣層的厚度t_ox,這些參數(shù)主要影響溝道兩側的電容和溝道的電阻,從而影響著電壓電流的關系,后面的表達式會用到這些尺寸。
2、MOSFET的溝道的性質
因為流過溝道的電流I_D和溝道的性質強相關,所以要想弄清楚伏安特性,就必須先搞懂溝道的性質。
Case I:如圖Fig.3 當V_G=1V,V_TH=0.5V,源級和漏極分別接地時,此時溝道打開,溝道中聚集了電荷。 但是溝道兩頭沒有電壓,就沒有驅動力,此時I_D=0。
圖3 案例I
Case II:如圖Fig.4 所示,V_G=1V,V_TH=0.5V,半導體基板上的兩級一個是0.6V,一個接地,因為N型半導體電壓高的那端為漏極,低的一端為源級,所以V_D=0.6V,V_S=0V,得到V_GS=1V > V_TH,所以溝道開啟。 因為V_DS=0.6V>0,所以溝道中存在從D流向S的電流。 (只要柵極相對于半導體基板其中任意一端的電壓大于V_TH,則溝道開啟) 。
圖4 案例二
但是因為源級和漏極電壓不一樣,溝道兩側的分布電壓就不一樣,靠近S端的電壓為V_GS=1V,靠近D端的電壓為V_GD=0.4V,根據(jù)Q=CV(一個圓等于兩個半圓),溝道中聚集的電荷數(shù)量分布也不均勻。 靠近S端的溝道中電荷多,靠近D端的溝道中電荷少。
上面兩個Case非常重要,這兩個Case如果理解清楚了,就摸清了電荷在溝道中的分布規(guī)律,電荷的變化率就是電流。 根據(jù)上面的原理,我們來推導MOSFET的伏安特性。
3、MOSFET的伏安特性
①先搞清楚溝道的電荷密度分布
對于Case I,溝道中單位長度的電荷密度為:
對于Case II,如圖Fig. 5,溝道中單位長度的電荷密度為:
其中,C_ox為分別電容,表示沿著溝道每一點處的單位長度電容值,單位為F/m^2。 V_GX表示溝道每一點x處絕緣體上下兩側的電壓差。
圖5
② 根據(jù)電荷的分布求出I_D隨電壓變化的表達式
圖 6
為了得到溝道中電流I_D的表達式,還有一個概念需要明確,即如Fig. 6所示,對一個物體兩邊加電壓,物體中的自由電子就會加速移動,但是速度越快和周圍物質的碰撞就會越頻繁,使得速度不會一直增大下去,自由電子的速度會到達一定的數(shù)值就不會繼續(xù)增加,但是這個速度值是和所加的電場成正比,即電場強度越大,自由電子最后穩(wěn)定下來后的速度值也越大,可表示為
其中,u_n可以理解為電子的運動能力,所以
這些表達式看似復雜,其實思路很清晰,推導過程比較簡單,紅框內就是我們想要的表達式。 利用這個表達式,我們就可以知道I_D與V_GS的變化關系,I_D與V_DS的變化關系,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可以畫出如下圖的V-I曲線:
Fig.7 I_D隨V_DS變化曲線
圖Fig. 7為當V_GS為常數(shù)時,I_D隨V_DS的變化曲線,按照紅框里我們辛辛苦苦求出來的公式,當V_DS=V_GS-V_TH時,I_D取得最大值,當V_DS再變大時,I_D會減小。
Fig. 8 I_D隨V_GS變化曲線
圖Fig. 8為當V_DS為常數(shù)時,I_D隨V_GS的變化曲線,當V_GS小于V_TH時,溝道中沒有足夠多的自由電荷,溝道不能開啟,當V_GS大于V_TH時,按照紅框里的公式,I_D與V_GS為線性關系,溝道可以看成是一個恒定的電阻。
但是,有沒有覺得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線有些怪怪的? 我們辛辛苦苦求出來的公式有沒有限制條件呢? 是不論V_GS和V_DS取任何值的時候都成立嗎? 詳情下回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