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軟銀正在尋求出售2016年320億美元收購的芯片設計公司Arm,以獲得資金償還不斷增加的債務,安撫不安投資者的情緒,芯片廠商英偉達則是正在同軟銀洽談收購,外媒稱其是唯一一家同軟銀展開實質性談判的公司。
一、 英偉達收購ARM將是一場大災難
雖然目前收購還未有最終定論,兩家公司還在進行談判,但已有不少人對這一交易發(fā)表他們的看法,很多人認為被英偉達收購是一筆很好的交易,不過也有人反對被英偉達收購,認為可能會損害整個行業(yè)。
反對被英偉達收購的人中,就包括了Arm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他明確表示反對英偉達收購Arm,他也認為這一交易最終不會獲得通過。
赫爾曼·豪瑟還認為,如果Arm被英偉達收購,將是一場災難,將會損害Arm的中立性和滿足多家不同公司和供應商需求的能力。
Arm總部位于英國劍橋,是全球著名的芯片架構設計商,客戶包括了英特爾、英偉達、蘋果、高通、三星等眾多廠商,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采用的就是Arm架構。
赫爾曼·豪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rm業(yè)務模式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將技術賣給任何需要的公司,賣給軟銀的一個可取之處就是軟銀不是一家芯片公司,保持了Arm的中立。Arm架構的許可方中,大部分都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如果被英偉達收購,他們自然就會尋找Arm的替代品。
在采訪中,赫爾曼·豪瑟還表示,軟銀因為資金方面的需求而有興趣出售Arm,是英國將這一家創(chuàng)立于劍橋的公司帶回家并上市的一個機會。
二、Arm發(fā)展歷程
Arm公司既不生產芯片也不銷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術授權。卻做到了在手持設備市場上占有90%以上的份額。軟銀在2016年耗資300多億美元拿下Arm,使得本來就大紅大紫的Arm公司,再一次竄到了業(yè)界人士的面前。Arm有著怎樣的發(fā)展史?
1978年,一家名字叫CPU(Cambridge Processor Unit)的公司在英國劍橋誕生,其創(chuàng)始人是一個名叫Hermann Hauser的奧地利籍物理學博士,還有一個名叫Chris Curry的英國工程師。
CPU公司成立之后,主要從事電子設備設計和制造的業(yè)務。他們接到的第一份訂單,是制造賭博機的微控制器系統(tǒng)。這個微控制器系統(tǒng)被開發(fā)出來后,稱之為Acorn System 1。
Acorn System 1
1979年,他們給公司換了個名字,叫做Acorn Computer Ltd。在Acorn System 1之后,他們又陸續(xù)開發(fā)了System 2、3、4,還有面向消費者的盒式計算機——Acorn Atom。
Acorn Atom
到了1981年, Acorn決定自己造芯片。來自劍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最終完成了微處理器的設計。對于這塊芯片,Acorn給它命名為Acorn RISC Machine。這就是大名鼎鼎的“Arm”三個字母的由來。
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
前者負責指令集開發(fā),后者負責芯片設計。
讓Arm直接在性能上和x86系列硬杠,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Arm有意無意地選擇了與Intel不同的設計路線——Intel持續(xù)邁向x86高效能設計,Arm則專注于低成本、低功耗的研發(fā)方向。
Arm架構發(fā)展史
有些人將“指令集體系結構”稱為架構,這樣就有了Armv8架構、Armv7-A架構、Armv6架構等等,這些都是Arm設計的一些RISC指令集。
所謂指令集體系結構,就是Arm公司推出的一整套的精簡指令,它是計算機最低層的命令,比如說應用程序需要從內存讀取數(shù)據,那么最后就是通過調用Arm設計的指令是實現(xiàn)內存讀取。
不過,也有人將Arm7、 Arm9、 Arm11以及Cortex等系列內核也稱為架構。譬如,現(xiàn)在Arm主流的架構應該就是智能手機領域的Cortex-A系列架構、工業(yè)控制嵌入式領域的Cortex-M系列架構、對穩(wěn)定性要求高的Cortex-R系列架構等。值得一提的是,Arm架構在不斷演變的同時,仍保持了各個版本之間的兼容性。
那么,為了清楚地表達每個Arm應用實例所使用的指令集,Arm公司定義了幾種主要的Arm指令集結構版本,以版本號V1-V8表示。
此外,Arm看到中國蓬勃發(fā)展的市場潛力,于2002年進入中國,和中國的合作伙伴攜手共同建設Arm生態(tài)。為進入中國市場,Arm公司為中國廠商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幫助其更快和更便宜地申請Arm授權。例如,在中國實施一種稱為“IP Access”策略,即用戶只要交納一定的授權費,就可以在眾多產品中任意選擇自己需要的Arm核,當他們覺得采用某個核不適用時,即使研發(fā)展開后也還可以再換另一個。
根據Arm的公開信息顯示,截止目前,Arm在中國地區(qū)已經有超過200多個合作伙伴,中國客戶推出的基于Arm技術的國產SoC(系統(tǒng)級芯片)累計出貨量超過160億顆,現(xiàn)在國內95%的國產芯片都是基于Arm技術的。很多Arm中國合作伙伴所設計的芯片已經在全球物聯(lián)網、移動乃至云服務器等眾多應用領域占據領先地位,成為全球化半導體市場中不容忽視的創(chuàng)新推動力。
Arm已壟斷移動芯片市場,并逐漸進入了PC市場,基于該架構將較為容易建立服務器芯片生態(tài),因此也最受重視,目前國產服務器芯片企業(yè)當中有飛騰和華為基于Arm架構研發(fā)服務器芯片。
其中華為進展最快,也最具實力,其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yè)鏈,自主研發(fā)Arm核心架構,同時基于自有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研發(fā)服務器產品,并計劃與它力推的華為云計算相結合。
當前華為 Arm 架構服務器相關產業(yè)產品三類主線:Hi16 系 列 CPU、鯤鵬系列 Arm CPU 和泰山服務器。2004 年華為就已經開始了 Arm 架構相關芯片的開發(fā),覆蓋華為多個產品線,2019年重磅發(fā)布自研的鯤鵬920系列高性能處理器,服務器版最多64核,桌面版有4核及8核版。
三、英偉達收購Arm的原因
英偉達是最大的圖形處理器制造公司,目前它正在將游戲組件的使用擴展到新的領域,比如數(shù)據中心的人工智能處理和自動駕駛汽車。
或許英偉達可能會把 Arm 的CPU IP看作是實現(xiàn)其數(shù)據中心愿景的缺失部分。英偉達過去一直在數(shù)據中心進行布局,而數(shù)據中心都是以 X86 CPU為主,收購Arm 能幫助英偉達實現(xiàn)完全掌控。
除了實現(xiàn)數(shù)據中心愿景之外,英偉達自動駕駛業(yè)務寄予了厚望。而在去年,該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芯片Orin,其中就集成了12個Arm的CPU。而收購 Arm 可以增強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籌碼。
同時鑒于Arm的廣泛使用,Nvidia可以在與Arm IP一起發(fā)布Nvidia GPU IP方面受益。憑借其在服務器,網絡,手機,物聯(lián)網等所有市場領域的滲透力,Arm可以使Nvidia GPU IP進入Nvidia絕對沒有機會自己做的地方。例如,Nvidia可能會滲透到目前尚不存在的手機領域。Nvidia可能希望普及GeForce GPU IP,因為它可以入侵更大的應用程序空間,并激勵更多的開發(fā)人員使用其IP,并使像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這樣的競爭對手處于劣勢。
通過授權其GPU IP,張量核心IP和其他相關IP,Nvidia可以以目前無法實現(xiàn)的方式將其專有CUDA擴展到AI和ML應用程序。隨著AI和ML處于新生階段,這可能是Nvidia統(tǒng)治許多未來利基市場的有力舉措。在這里討論的所有原因中,這似乎是Nvidia收購Arm的最有說服力的原因。
英偉達還可以授權其網絡解決方案的零碎部分,以圍繞收購Mellanox來發(fā)展兼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不是一項大批量的工作,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戰(zhàn)略價值。
四、或許是最大并購案之一
不看好英偉達收購Arm的人,認為英偉達必須說服監(jiān)管機構,其收購Arm不會對競爭對手造成傷害。除去面臨監(jiān)管的風險,Arm在移動市場的強勢表現(xiàn)和英偉達的業(yè)務重心并不吻合也是不被看好的原因。
據《金融時報》報道稱,這兩家公司正在討論一項現(xiàn)金加股票的交易,該交易將超過Arm在2016年320億美元的估值,約244億英鎊。雙方如果達成交易,最終的價格可能高達數(shù)百億美元,成為科技界最大的并購案之一。
本文由電子發(fā)燒友綜合報道,內容參考自金融時報、TechWeb、bbs等,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52瀏覽量
377532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952瀏覽量
9375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英偉達減持Arm Holdings股份,增持文遠知行
英偉達收購AI初創(chuàng)公司Run:ai
剛剛!英偉達最新回應!
英偉達被立案調查 英偉達回應反壟斷調查
市場監(jiān)管總局啟動英偉達反壟斷調查

英偉達進軍ARM架構CPU市場,預計2025年推出新產品線
英偉達擬1.65億美元收購OctoAI
英偉達或被罰在美營收30%

英偉達Blackwell架構揭秘:下一個AI計算里程碑?# 英偉達# 英偉達Blackwell
ARM進軍GPU領域,挑戰(zhàn)英偉達與英特爾
AI芯片巨頭英偉達漲超4% 英偉達市值暴增7500億
英偉達發(fā)布新版NVIDIAApp
科技看點:摩根大通詳解“英偉達芯片問題”馬斯克560億薪酬方案引爭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