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放內(nèi)部,通常會分為幾個級,每一級完成不同的功能。其大致結(jié)構(gòu)框圖如下圖所示:

圖9-02.01
其中的輸入級,通常的作用就是放大差模信號、抑制共模信號、而且其輸入阻抗較大。輸入級一般是由BJT或FET構(gòu)建的差分放大電路來實現(xiàn)的。
本小節(jié)我們分析一種常見的由BJT構(gòu)成的差分放大電路,進而理解差模放大與共模抑制的一般原理。其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9-02.02
1. 直流分析
在直流情況下,兩個輸入端的交流電壓信號源為0,而交流信號源一般并不是懸空的,最終也會接地,因此輸入端的直流電壓可視為0V,如下圖所示:

圖9-02.03
兩個BJT晶體管發(fā)射極相連處的電壓為:

射極總電流為:

假設(shè)兩個BJT晶體管完全對稱匹配(在一塊芯片中是可以做到的),則流過每個BJT的集電極電流為:

集電極電壓為:

2. 交流分析
將BJT晶體管的re模型代入上面的差分放大電路后,可以得到其小信號交流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9-02.04
(1)差模信號分析
假設(shè)兩個輸入端同時輸入一對理想的差模信號(即幅值相同、極性相反),即:

我們分析這個差分放大電路對差模信號的響應(yīng):
● 差模放大系數(shù):
對于Vi1和Vi2兩個輸入,我們分別列寫其輸入回路的KVL方程為:

兩個發(fā)射極連接處的電壓Ve為:

將Ib1和Ib2代入上式,并考慮到ri1=ri2=ri,可得:

由于Vi1和Vi2幅值相同、極性相反,其和為0,故上式可進一步化簡為:

上式可解得:

將這個結(jié)果代入上面的Ib1和Ib2可得:

由此可知,Ib1 和Ib2的大小相等、極性相反;且Ib2的實際方向和上圖中定義的方向相反。
然后我們再列寫輸出Vo1和Vo2的表達式:

將Vo1和Vo2相減,并將前面Ib1和Ib2的表達式代入,可得:

根據(jù)上式,我們可以得到輸出和輸出的關(guān)系式:

最終,差分放大系數(shù)的表達式為:

從上式可見,我們可以通過配置RC的值來調(diào)整差模放大系數(shù)。
● 差模輸入阻抗:
差模輸入阻抗定義為:差模輸入電壓除以差模輸入電流。差模輸入電壓比較簡單,就是Vi1-Vi2;差模輸入電流稍微麻煩一點,要將上面的電路圖稍微變換一下才能看得清楚。如果將上面的差分放大電路視為一個整體,并畫出其和差模輸入電壓源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圖9-02.05
可以看到,從差分電源正極提供給差分電路的總電流即為Ib1,而Ib2僅是回流到差分電源的負極而已,因此差分輸入阻抗為:

● 差模輸出阻抗:
差模輸出阻抗可以使用我們以前常規(guī)的方法:將差模輸入電壓置零,然后觀察從輸出端看入的電阻。在上面的re等效電路圖中,將差模輸入電壓置零會使得2個受控電流源βIb1和βIb2的電流都為零,相當(dāng)于斷路。和上面類似,我們將差分放大電路看作一個整體,畫出其和輸出端子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圖9-02.06
從上圖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從輸出端看入的電阻為:

(2)共模信號分析
當(dāng)兩個輸入端同時輸入理想的共模信號時,即相當(dāng)于將Vi1和Vi2短接并同時接到輸入電壓Vs,其re模型小信號交流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9-02.07
下面我們分析這個差分放大電路對共模信號的響應(yīng):
● 共模放大系數(shù):
由于差分放大電路完全對稱,當(dāng)Vi1和Vi2輸入相同的信號(即共模信號)時,我們在圖中一致用Vi表示,其輸入電流Ib1和Ib2也是完全相同的,故在圖中我們一致用Ib表示;且其在輸出端產(chǎn)生的輸出信號Vo1和Vo2也是完全相同的,故我們在圖中一致用Vo表示。
輸入電流Ib的計算式為:

上式的左右兩端都有Ib,我們將其整理一下,將含Ib的項都歸并到等式左邊,可得:

輸出電壓Vo為:

因此,共模放大系數(shù)Ac為:

在上式中,通常re遠小于RE,且我們視β≈β+1,故上式可近似為:

● 共模輸入阻抗:
共模輸入阻抗定義為:共模輸入電壓除以共模輸入電流,其計算式為:

將上面算得的Ib的表達式代入,可得:

● 共模輸出阻抗:
共模輸出阻抗的計算方式和上面差模輸出阻抗的計算方式相同,我們將差分放大電路看組一個整體,畫出其和輸出端子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圖9-02.08
如果只使用其一個輸出端子作為共模輸出,容易看出其共模輸出阻抗為:

3. 使用恒流源偏置
一個好的差分放大電路,其差模放大系數(shù)Ad最好遠大于共模放大系數(shù)Ac,根據(jù)我們前面算得的差模放大系數(shù)和共模放大系數(shù)的表達式:

由于re一般固定,要增大差模放大系數(shù),只能靠增大RC;而增大RC后,又會使得共模放大系數(shù)增大,為使共模放大系數(shù)減小,我們需要增大分母RE,最好RE為無窮大。對于這種既需要有一定的直流電流通過、又希望交流等效電路中電阻為無窮大的情況,一般可以使用恒流源來實現(xiàn)。理想的的恒流源,其交流阻抗為無窮大;但是實際的恒流源都會帶有一定的交流阻抗,表現(xiàn)為在理想恒流源旁邊并聯(lián)一個很大的電阻Ro。
使用實際恒流源偏置的差分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

圖9-02.09
其中,恒流源用來提供直流偏置電流。對于交流通路,恒流源的理想部分表現(xiàn)為斷路,小信號交流電流全部都從Ro通過,這個Ro就相當(dāng)于原來的交流等效電路中的RE。由于Ro的阻值非常大,根據(jù)上面的共模放大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可以使其共模放大系數(shù)非常小。
這種使用恒流源來改善電路性能的技巧經(jīng)常用于IC芯片的設(shè)計中,而在分立元器件電路中使用這種技巧并不是很方便。因為每個BJT晶體管的參數(shù)會隨器件品質(zhì)而波動,因此每個電路你都要用可調(diào)電阻去把偏置電流調(diào)整到設(shè)計值,批量生產(chǎn)時,這個工作量會非常大。
電子發(fā)燒友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