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Google是線上的信息引擎,那城市視覺大腦,則是線下的信息引擎。
三個月前,雷鋒網率先提出了“去安防化”的概念。
隨后在3月23日由雷鋒網 & AI掘金志聯(lián)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中,眾多嘉賓也談到,去安防化的本質,是承載安全防范的物理介質,在AI的加持下,已超越了它原本的能力。
確實,自計算機視覺開始全面滲透安防行業(yè)后,安防的邊界,也就變得愈加模糊。
其業(yè)務正從單一的人車比對,走向基于城市級視頻管控平臺。
而攝像機的身份,猶如手機從通信器材升級為線上互聯(lián)網入口一樣,隨之突變?yōu)榫€下城市畫像和檢索的入口。
如果說Google是線上的信息引擎,那城市視覺大腦,則是線下的信息引擎。
安防前端AI與云端AI業(yè)務間的戰(zhàn)場,從安防公司與AI公司兩大勢力之爭,進入安防公司、科技巨頭、AI公司三局鼎立的局面。
三類公司,戰(zhàn)術不同、戰(zhàn)略迥異。
從橫向講,???、大華為“防御派”;商湯、曠視為“革新派”;華為、阿里為“進攻派”。
???、大華等傳統(tǒng)安防巨頭的打法重“邊緣”,從上到下,保持軟硬一體化優(yōu)勢;
華為、阿里等產業(yè)巨獸進軍安防的思路比較清晰,憑借較深的行業(yè)渠道積累搭建自己的平臺,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大的泛安防生態(tài)圈;
商湯、曠視、地平線等AI獨角獸的戰(zhàn)略打法則從外向內,通過算法進擊云端,通過芯片主攻IPC,從而布局中心控制系統(tǒng),基于頂層設計做服務。
從縱向上講。
多數企業(yè)一步一步,端到端軟硬件做重,由“點”及“面”,精耕細作。
個別企業(yè)自上而下,聚焦視頻中樞平臺,先“面”后“點”,高舉高打。
做重,是買賣,易于活下去,但擴展速度有限。
做輕,是事業(yè),利于擴大規(guī)模,但早期離錢較遠,易夭折。
長線來看,沒有孰優(yōu)孰劣,每套策略背后的企業(yè),終將走出代表型選手笑到最后。
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在接受雷鋒網專訪時曾多次強調,安防是個極其碎片化的市場。
而當算力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行業(yè)持續(xù)推動城市數據統(tǒng)一、行業(yè)標準持續(xù)完善時,硬件或仍保持小碎片化,但軟件端將走向大碎片化。
軟件碎片整合的過程,也會帶來新一輪的洗牌,讓已知的安防市場,變?yōu)槌錆M無數未知變數的黑暗森林。
過去,安防是一個銷售導向的行業(yè)。
銷售導向的產生,由兩大原因促使,一是采購對象為非市場化機構;其二是乙方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硬指標的對比。
近日,胡揚忠談到,相比于To P、To SMB市場,他個人更看好To B的潛力。To B市場有別于To P市場,前者市場化程度與透明度更高,銷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弱于To P領域。后期To B業(yè)務線的井噴,也將進一步降低AI安防增量市場上的銷售導向項目比例。
與此同時,AI安防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非智能安防產品則同質化嚴重。人工智能時代,產品性能與性價比,成為采購方尤為看重的因素。銷售導向的安防行業(yè),開始逐漸往產品技術的運營導向傾斜。
而在傾斜過程中,不少人認為,AI安防產品的競爭在于識別精度的博弈,早期確實如此,但隨著行業(yè)逐漸成熟,最終精度的博弈會轉移至運營成本層。
Google前CEO施密特曾談到,Google搜索之所以在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并非是Google的技術好、產品質量高,更重要的原因是運營成本低,而且因果關系鏈是靠低運營成本導致高技術 。
“Google的運營成本只有微軟和雅虎的幾分之一,一次搜索服務的成本只有0.X美分(具體數字無法公布) 。而節(jié)省的錢,Google可以通過增加服務器數量,增加運算難度。用競爭對手相同的單位價格,Google可應用更多的硬件和算法,實現(xiàn)更好的搜索質量。而Google的競爭對手是無論如何提供不出這樣高質量的服務。如果他們向用戶提供這樣的服務,高成本會讓他們嚴重虧損。 ”
對于施密特的策略,吳軍曾在《谷歌方法論》中打了這么個比方:假設一部手機里處理器的成本是50美元,其他配件成本是200美元,這樣做一部手機的成本是250美元,最終手機可賣到300美元,于是300美元就成了大部分手機的市場價。但是有一家公司做同樣性能的處理器的成本只要5美元,雖然它可以將手機成本做成205美元,通過價格取勝,但這是山寨者的邏輯。Google的邏輯是,采用10個處理器(總價也是50美元),實現(xiàn)其他廠家根本沒有條件完成的功能。
而AI安防行業(yè),也同樣在邁入Google經營模式。最終,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會落實到“單位運營成本性能比”之間的比拼。
去年,商湯科技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林達華教授在CCF-GAIR中指出,AI產品的精度遲早會觸頂,針對這一問題,商湯重點在這三方面發(fā)力:一、提高計算資源的使用效率;二、降低數據資源的標注成本;三、提高人工智能的品質。
而在兩個月前,觸景無限CEO肖洪波在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中也提出“精益AI”的概念,進一步佐證AI安防行業(yè)追求“單位運營成本性能比”的Google經營理念。
電子發(fā)燒友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