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Google 眼鏡開始,科技界掀起了一陣可穿戴設備的熱潮,從近兩年的趨勢看,可穿戴計算可能會成為未來科技的趨勢,正如 PC 讓位于移動設備。但目前,無論從運用領域還是實用價值角度上看,可穿戴設備依然路漫漫其修遠。
據(jù) Fastcompany 的報道,著名設計公司青蛙工作室設計了 8 款概念可穿戴設備,并賦予每個設備一個城市場景,儼然構建出一幅未來科技生活的圖景。
上海:AirWave
中國近來糟糕的大霧天氣情況堪憂,建立一個開放的、準確的信息平臺至關重要。
青蛙工作室設計了這款 AirWaves 的口罩,口罩上的粒子傳感器可以實施監(jiān)測空氣質量,并把定位資料傳到手機 App 進行共享,空氣質量的數(shù)據(jù)以特定的點區(qū)分統(tǒng)計。這個應用允許用戶瀏覽和查看所在城市、附近甚至當前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
阿姆斯特丹:Mnemo
這是一個具備社交功能的友誼手鐲。它可以隨時記錄和分享音頻、視頻、地理位置等信息。Mnemo 可以定制。當兩臺或更多設備連接在一起,便可以創(chuàng)造集體共同的回憶。
Mnemo 需要配合手機使用。
米蘭:CompassGo
人們出行前總是 Google 目的地,而非探索新道路,CompassGo 正是一款引領旅行者和探險家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一個“羅盤”,它可以給用戶提供未知的經(jīng)驗和意想不到的探索,如同一個如影隨形的導游。
當用戶手持 CompassGo 時,這個設備便會通過智能手機同步個人數(shù)據(jù)、GPS 以及物理信號,從而給用戶提供路線導航。導航的信息不僅僅是路線,還包括文化、飲食的建議。
舊金山:Kinetik
Kinetic 是一個圓柱形的移動電源,與眾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利用動能充電。你可以把它帶著手上,也可以裝在自行車輪子上。
需要充電的時候,只需把 Kinetik 插入底座,連上手機。
慕尼黑:Icho
這是一個類似 Google 眼鏡的視覺導航儀,它不僅提供聲納接近傳感器,同時使用 GPS、加速器、陀螺儀、觸覺反饋等技術方式給用戶創(chuàng)造更高層次的感知。
Icho 可以用于為視障人士帶去便利,也可以用于導游。
紐約:Relay
Relay 是一個在地鐵中使用的手環(huán),它可以連接紐約地鐵交通系統(tǒng),從而為紐約居民提供地鐵交通信息。它通過三種顏色對地鐵狀態(tài)進行區(qū)分,同時可以預估什么時候到站,到站時自動提醒用戶。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Relay 可以記憶用戶的路線。至于缺點,恐怕是對地下基礎設施比如 RFID 或者無線技術的過度依賴。
如何讓女孩子對技術感興趣?讓她們縫紉吧,Hello world DIY 是一個“無障礙的 Arduino 項目”,無需編程技能,模塊化的設計可以讓女孩自由的組合物件,表達她們獨樹一幟的風格。
奧斯汀:Tree Voice
如果樹可以說話會怎么樣?Tree Voice 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穿戴”在樹干上,利用傳感器收集噪音、溫度、污染度等數(shù)據(jù)指標,同時它還能發(fā)光,將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給路人。
Tree Voice 需要廣泛地覆蓋才能發(fā)揮作用,從而形成巨大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數(shù)據(jù),以反映周邊的生活狀況。青蛙工作室認為,這些數(shù)據(jù)大到影響政府決策,小到影響居民購房。
盡管這些酷設備只是概念產品,但從技術方式上看并不復雜,或許它們離我們并不遙遠。
其實除了這8個青蛙工作室的產品外,最近還有一個很牛的穿戴產品,不過不同的是這款產品已經(jīng)不是概念產品了,而且預定數(shù)量驚人!
MYO臂環(huán)
MYO 在官網(wǎng)上稱,腕帶對手勢的捕捉速度快到不行,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手還沒開始動 MYO 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是因為你的手指開始移動之前,肌肉已經(jīng)激活開始運動了。
相比其 Kinect 和 Leap Motion,MYO 的優(yōu)勢在于不受具體場地的限制,交互時更自然,但是在精度和手勢豐富度上可能還是比不上 Leap Motion。穿戴式的特點可能注定了 MYO 的優(yōu)勢戰(zhàn)場在移動領域,比如同 Google Glass 的交互。
MYO 現(xiàn)在已可以預訂了,售價 149 美元,預計今年年底開始發(fā)貨。從最開始的穿孔卡帶,到之后的鍵盤鼠標,再是現(xiàn)在的觸摸屏和攝像頭體感,如今又出了生物電感應,未來的交互還會有什么新玩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