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中小企業(yè)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guī)范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
雖然此前兩會也多有討論攜號轉網,但是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推進尚屬首次。攜號轉網從過去的5個省市試點一舉輻射至全國范圍,幅度之大,可見政府推動電信資費改革的決心。推行12年來一直步履維艱的攜號轉網,有望在2019年打開新的發(fā)展局面。
代表熱議攜號轉網
攜號轉網在今年兩會上引發(fā)熱議,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表示:“要在年底之前實現(xiàn)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如果消費者對公司服務不滿意,可以選擇另外一家公司。”對此,三大運營商也立刻表態(tài),將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
在5G網絡的建設初期,完全放開攜號轉網業(yè)務可謂意義非凡。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認為,攜號轉網是全球趨勢,全球80多個國家級已經把號碼攜帶作為一項基本業(yè)務來提供?,F(xiàn)在,手機號碼已經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手機號碼,它已成為人們身份的ID標識,目前很多的移動通信應用都是用手機號碼作為ID登錄碼。
其實,攜號轉網是通信行業(yè)的一個老話題。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5月,三部委就公布了《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提到“將在一定時期內采取必要的非對稱管制措施,促使行業(yè)格局向均衡發(fā)展”。業(yè)界認為,“雙向攜號轉網”和限制主導運營商市場份額的“單向攜號轉網”兩個管制措施,是市場格局走向均衡的利器。
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曾表示,攜號轉網是一個國家通訊行業(yè)正式開始公平競爭的標志,還激勵運營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海南是攜號轉網第一批試點,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zhèn)母爸村黨總支部書記陳飄介紹說,2014年5月,海南省正式向用戶提供雙向號碼攜號轉網業(yè)務試驗,海南電信、海南移動、海南聯(lián)通移動網用戶可以自由攜號轉到海南省本地其他運營商網絡。他認為,攜號轉網有利于促進運營商競爭,帶來通信費用下降,還可以刺激運營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老客戶再也不用擔心“殺熟”了。
攜號轉網的初衷就是促進電信市場公平、有效競爭,但攜號轉網緣何試點多年一直沒能實現(xiàn)全國推行?實際上,這背后有不少深層次的技術和體制原因。
新流程出臺,破解攜號轉網操作難題
在攜號轉網試點期間,一些運營商的不當做法是導致攜號轉網“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之一。有代表舉例說,在攜轉過程中遇到過“被預存”“返話費”,或是被告知“不符合轉網條件”,或是按照要求操作后卻顯示“系統(tǒng)繁忙”“操作不成功”等問題。
由此發(fā)現(xiàn),攜號轉網過程中存在著“隱形門檻”,因為畢竟攜號轉網之后會產生用戶流失的問題,為了防止客戶流失、份額下降,運營商會對攜號轉網實施各種限制,比如部分號段不允許轉網、當月辦理轉網申請,次月在前往確認轉出,再到其他運營商辦理轉入,以及辦理周期長、辦理了優(yōu)惠套餐的客戶在優(yōu)惠期內不容許轉網、部分營業(yè)廳不允許辦理轉網等。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副會長劉守民表示,客戶的選擇是市場開放競爭的結果,單憑運營商設置門檻或過度挽留是沒有意義的,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正當競爭和反不正當競爭等角度來看均有不妥之處。運營商應積極推進提速降費,用更實惠的新套餐代替舊套餐,這樣才能在市場中保持優(yōu)勢,真正留住客戶。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聯(lián)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則道出了運營商面臨的難題,攜號轉網涉及網絡改造、用戶系統(tǒng)改造、數據庫建設、系統(tǒng)測試和業(yè)務試用等多方面工作。所以,運營商實施攜號轉網政策不僅需要進行技術準備、數據庫建設、網絡改造,需要添加相應的設備并對現(xiàn)有設備進行擴容和改造,還需要解決好計費、號碼查詢和一些管理方面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出臺的攜號轉網新流程,正是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相比老流程,新流程有兩方面改進:一是新流程增加了查詢攜轉資格方式,用戶可以通過發(fā)送短信查詢攜轉資格,部分企業(yè)還提供了掌廳、網廳等查詢方式,用戶可以更加便捷、準確地獲取業(yè)務辦理信息;二是大大提高了攜轉效率,以往用戶申請攜轉業(yè)務后,要等到當天晚上10點后才能正式攜轉到新的運營商,新流程啟用后,用戶辦理攜轉業(yè)務后1個小時內即可完成。
攜號轉網破局,有待市場檢驗
新流程的實施破解了攜號轉網的一大技術難題,而隨著此次國務院將攜號轉網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政策將得到從上到下的支持和力推,攜號轉網將迎來新的格局。攜號轉網正式從地區(qū)試點階段過渡到全國推行階段,是對試點成果的肯定,彰顯了工信部改善通訊業(yè)生態(tài)、推動通訊行業(yè)市場化程度提高的決心,也掀開了中國通訊行業(yè)市場化競爭新局面的序幕。
有專家認為,雖然有政策保駕護航,攜號轉網未來將一帆風順,但是其實際推廣程度還有待市場檢驗。因為從技術制式看,三大運營商的業(yè)務沒有太多差別;從網絡覆蓋看,中國移動以超過200萬的4G基站而遙遙領先,但是其他兩家運營商的覆蓋也在不斷完善;從資費水平看,三大運營商持續(xù)推進提速降費,也推出了不限量資費套餐等,價格上差別不大。
上述運營商的服務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根據消費者的普遍心理,在沒有對運營商特別不滿的情況下,或者其他服務商給出特別優(yōu)惠的情況下,用戶不會費周折更換運營商,所以就現(xiàn)有的4G服務而言,提速降費不大會引起大面積的用戶轉網。陳飄表示,目前不打算辦理攜號轉網,隨著提速降費的推進,幾家運營商的資費和服務都差不多。
除了三大基礎運營商外,此次全國范圍內迎接“攜號轉網”也讓虛擬運營商捏了一把汗。如果“攜號轉網”也涵蓋虛擬運營商,那么虛擬運營商是會集體“哀嚎遍野”“尸橫遍野”,還是會順勢而為,再迎新機?目前來看,還不好說。因為現(xiàn)在本身虛擬運營商的存在就是沒有核心網絡,只是租借基礎運營商網絡,只有號碼屬于自己。
有專家認為,這次全國實行“攜號轉網”不一定對虛擬運營商開放,虛擬運營商雖然已經正式商用,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規(guī)范和完善。考慮到“攜號轉網”試點期間便沒有對虛擬運營商開放,所以后續(xù)可能短期內也不會向虛擬運營商開放,短期可能只是在基礎運營商中推進。因為如果只是單純向基礎運營商開放,也能實現(xiàn)全國范圍內的“攜號轉網”。
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一旦“攜號轉網”波及虛擬運營商,極有可能將虛擬運營商用戶直接轉到基礎運營商虛商事業(yè)部下。這樣一來,用戶本身還屬于虛擬運營商本身,而服務的基礎運營商卻發(fā)生了變化。其實對虛擬運營商而言并無直接損失,它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不讓用戶離網,而非轉網。同時,虛擬運營商還應拿到其他基礎運營商轉售合作協(xié)議,否則“攜號轉網”也將成為一紙空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