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研院化科技力量為防疫力,以線上記者會的方式發(fā)布“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具備“AI(人工智能)識別能力”,可在戶外針對大量人員進出的場所作體溫篩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個人體溫測量成為非常重要的篩查檢測工作!臺灣工研院于4月9日首度以線上記者會的方式發(fā)布“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憑借非接觸式紅外探測方式,進行快速的體溫檢測,該技術具備“AI識別能力”、“室內外皆宜”、“多人動態(tài)測量”與“易于快速搭建布置”四大特點,目前已陸續(xù)導入臺北市及離島澎湖的部分中小學內,以創(chuàng)新科技守護防疫的關鍵第一線,落實體溫精準測量,防疫超前部署。
臺灣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這是工研院第一次以視頻的方式舉辦記者會,通過線上互動在疫情期間將防疫科技訊息傳遞出去。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臺灣工研院參與政府組建的口罩支援隊,與機械工具產業(yè)攜手為擴充臺灣口罩產能貢獻力量,捍衛(wèi)臺灣民眾健康,讓人民安心。由于疫情對許多產業(yè)影響甚巨,臺灣工研院每周推出產業(yè)分析報告已超過20個產業(yè),逐一解析疫情對各產業(yè)之影響,以滾動方式更新讓企業(yè)掌握最新情報,即早做因應,讓產業(yè)放心。臺灣工研院更以科技實力做后盾,此次發(fā)布的“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內建AI人臉識別功能,可準確分辨受測對象是否體溫異常,非常適合應用在大量人員進出的場所進行體溫篩檢。未來臺灣工研院將持續(xù)運用跨領域優(yōu)勢,發(fā)表更多防疫科技研發(fā)成果,用科技力量守護健康,讓醫(yī)護人員揪甘心、民眾放寬心。
臺灣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二月底所公布的報告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前十大患者癥狀排行榜,有高達87.9%的人都曾出現發(fā)燒癥狀,排名第一,因此在防疫或自我保護上,能在一開始就測量體溫,并且及時發(fā)現以及隔離發(fā)燒人員是非常關鍵的防疫作為。
張培仁進一步指出,臺灣工研院的“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除了辨識的精細度與準確性外,與坊間紅外傳感器主要的差異在于具備“AI識別”,可直接鎖定人臉進行額溫檢測,不必擔心貓狗、公車、汽機車亂入,更不用擔心拿著熱食、熱咖啡卻被機器偵測到溫度過高發(fā)出警訊的不準確狀況。此外,我們以智慧化溫度補償技術,減少如光線、氣流等外在環(huán)境干擾,讓人員在戶外就可進行篩檢,“室內外皆宜”改進現有紅外體溫儀大多須裝在室內的限制。臺灣工研院并導入“多人動態(tài)量測”的功能,可同時間通過人臉識別測量鏡頭1-3公尺范圍內的所有民眾,讓測量期間人流快速通關,也可有效降低人力負擔。為了更有效率的測量體溫,臺灣工研院采用價格較低的傳感器芯片,搭配算法校正每一顆成色顯像,結合物聯(lián)網還可連接手機控制后臺,不必專業(yè)人員也能輕易操作,非常適合“快速搭建布置”在校園或企業(yè)等大量應用需求。
臺灣工研院的“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結合多項創(chuàng)新研發(fā)科技,臺灣工研院智能微系統(tǒng)科技中心執(zhí)行長朱俊勳指出,包括可鎖定人臉識別的“AI”、結合快速捕捉照相功能之“紅外體溫儀”、可穩(wěn)定室內外溫差的“恒溫裝置控制技術”、可模擬出高品質感測的“校正成色影像的算法”,與可連結個人手機與資訊后臺之“物聯(lián)網”等多項技術,此項技術主要是設置在大量人流進出的入口來使用,適用的場所包括校園、大型社區(qū)、企業(yè)警哨及大眾交通運輸等。今年3月“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開始導入場域驗證,分別與經濟部與臺北市教育局合作,在臺北市兩所學校包括碧湖國小、中崙高中進行體溫測量,4月起也將擴大范圍與澎湖縣教育處合作,在學校中進行體溫測量的工作。未來更將加深布建的普遍性,與國內廠商合作進行量產開發(fā)的工作,普及化產業(yè)應用。
臺灣工研院“熱成像體溫異常檢測技術”具備AI人臉識別功能,可直接鎖定人臉進行額溫檢測,不用擔心拿著熱食、熱咖啡卻被機器檢測到溫度過高,智能溫度補償技術,減少如光線、氣流等外在環(huán)境干擾,改進現有紅外體溫儀大多須裝在室內的限制。
-
檢測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0瀏覽量
29568 -
熱成像
+關注
關注
3文章
386瀏覽量
21000
原文標題:臺灣工研院利用“AI+熱成像體溫檢測”守護防疫戰(zhàn)線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颯特紅外熱成像技術如何重塑電力巡檢模式
浮思特 | 紅外熱成像原理與技術應用詳解

鋰電池熱失控原理及安全檢測技術解析
紅外熱成像技術:交通監(jiān)控的“火眼金睛”
颯特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
成本400元,DIY一個高刷新率熱成像相機
探秘熱成像雙光譜云臺驅動技術方案
燧石技術Turing F1920紅外熱成像機芯發(fā)布:超200萬像素,開啟熱成像新視界
紅外熱成像手持終端:從建筑檢測到野外搜救的全方位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