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近日公布了其今年第一季度的業(yè)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yè)利潤實現了驚人的增長。據初步核實,公司營業(yè)利潤同比飆升了931.87%,高達6.606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348億元)。這一數字標志著三星電子的單季銷售額在時隔五個季度后再次突破了70萬億韓元大關。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星電子的凈利潤也同比增長了328.98%,總額達到6.7547萬億韓元。其中,負責半導體業(yè)務的數字解決方案(DS)部門表現尤為搶眼,其銷售額達到23.14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更是高達1.91萬億韓元。這一業(yè)績表明,該部門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波動后,時隔五個季度再次實現了盈利,展現了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xù)盈利能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919瀏覽量
238041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88瀏覽量
182354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三星在4nm邏輯芯片上實現40%以上的測試良率
方式來改進電容器表現,但穩(wěn)定性尚未達到預期水平,很可能會拖慢 1c nm 進度。
半導體業(yè)內人士表示,“從三星電子的角度來看,剩下的任務是穩(wěn)定搭載在HBM上的DRAM以及封裝技術?!?
發(fā)表于 04-18 10:52
曝三星芯片部門獲準每周工作64小時
SamMobile報道稱;三星半導體研發(fā)部門延長工時的申請獲得勞動部京畿道分支機構的批準。韓國政府允許三星半導體研發(fā)
三星電子第四季度凈利潤超預期
——7.05萬億韓元,顯示出三星電子在經營和盈利能力上的穩(wěn)健。 在資本支出方面,三星電子在2024年的總支出為53.6萬億韓元,其中芯片資本
半導體復蘇!三星發(fā)放巨額獎金
12月23日消息,據韓媒報道,三星通過內網宣布,其內存業(yè)務部門員工將獲得相當于基本工資 200% 的下半年績效獎金! 內存業(yè)務部門績效獎金的大幅提升,得益于半導體市場的復蘇以及該
三星芯片部門任命新負責人
三星電子近期進行了一些管理層調整,三星芯片業(yè)務的負責人進行了調整: 以前負責半導體及設備解決方案(DS)部門的負責人、公司副董事長Jun Y
三星計劃關閉半數晶圓代工產能以應對虧損
據報道,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正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第三季度代工業(yè)務虧損預計高達1萬億韓元(約合7.24億美元)。為了降低成本,
三星半導體亮相第七屆進博會
今年是三星連續(xù)第七年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在本次展會上,三星半導體部門帶來了面向智能汽車、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創(chuàng)新
三星電子季度利潤超預期,業(yè)務多元化顯成效
近日,三星電子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季度利潤優(yōu)于市場預期,反映出這家韓國科技巨頭龐大業(yè)務的其他部分正在有效抵消陷入困境的半導體業(yè)務所帶來
三星電子計劃大幅削減芯片高管職位并重組業(yè)務
近日,三星電子被曝出計劃對其芯片高管職位進行大幅削減,并著手重組半導體相關業(yè)務。據相關消息稱,三星電子正在對其設備解決方案(DS)
SK海力士Q3利潤有望趕超三星半導體
業(yè)績。相比之下,三星不僅在內存市場面臨挑戰(zhàn),在非內存半導體領域同樣遭遇阻礙,這導致兩家公司季度營業(yè)利潤的差距預計將超過1萬億韓元。
三星計劃在年底前重組半導體代工部門
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電子正醞釀一場重大變革,計劃在年底前對旗下半導體代工(DS)部門進行全面重組。此次重組旨在打破現有部門間的壁壘,通過調整
130人失業(yè)!三星電子將裁減中國銷售部門30%員工
來源:芯榜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消息人士稱,韓國科技大廠三星電子將裁減中國銷售部門30%員工。鑒于中國市場競爭加劇,讓商業(yè)前景變得不確定,作為回應,三星
三星電子首季芯片銷售躍居全球榜首
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xù)繁榮的背景下,韓國芯片制造業(yè)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競爭力。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
三星電子與Naver停止AI半導體聯合開發(fā),走向獨立發(fā)展
隨著“MACH1”研發(fā)工作的順利收官,三星電子與Naver在人工智能(AI)半導體領域的緊密合作正式告一段落。這一消息引發(fā)了業(yè)界廣泛關注,因為三星電
三星半導體營收超過臺積電!
來源:芯極速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近日,韓國媒體傳出消息稱,今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銷售額可能近兩年來首次超過臺積電,標志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