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yè)機器人無線充電領域,磁耦合諧振技術(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ce, MCR)因其高效能傳輸與強抗偏移能力,正逐步替代傳統(tǒng)感應式充電方案。魯渝能源的工程實踐表明,該技術通過精準控制電磁場分布,可解決機器人充電定位難、能效低等核心痛點。
一、技術原理與工業(yè)適配性
諧振頻率匹配機制
發(fā)射端與接收端線圈在相同諧振頻率(通常85kHz-205kHz)下工作,形成高強度能量通道。魯渝能源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當頻率匹配偏差<0.1%時,傳輸效率可達92%以上,遠超傳統(tǒng)電磁感應技術(70%-80%)。
抗偏移特性突破
通過三維磁場拓撲優(yōu)化,魯渝能源方案在±10cm水平偏移,仍維持85%以上能效,適應AGV停靠定位誤差。
二、解決機器人場景的三大難題
穿透非金屬障礙物
諧振磁場可穿透塑料、木材等機器人外殼材料,魯渝能源模塊嵌入機器人防護層內,避免物理暴露風險。
多設備干擾抑制
采用頻分復用技術,為同場景多機器人分配獨立諧振頻段,魯渝能源在汽車工廠實現(xiàn)12臺AMR并行充電,零交叉干擾。
溫升控制
動態(tài)阻抗匹配算法將控制線圈溫升,保障鋰電池安全。
三、魯渝能源的工程化創(chuàng)新
自適應調諧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負載變化,自動補償頻率漂移,應對金屬靠近、電池老化等變量。
模塊化設計:發(fā)射端功率覆蓋120W-6kW,兼容倉儲AGV至重型機械臂的充電需求。
能效認證:通過工業(yè)級能效標準,滿負荷運行下系統(tǒng)損耗<8%。
磁耦合諧振技術通過魯渝能源的工程實踐,已證明其在復雜工業(yè)場景的可靠性。隨著魯渝能源新一代抗金屬干擾線圈的量產(chǎn),該技術將加速推動機器人無線充電從“可用”向“高效必用”演進。
審核編輯 黃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48瀏覽量
212974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8文章
3351瀏覽量
31973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汽車制造車間檢測機器人與PLC無線以太網(wǎng)實時控制方案

【「# 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fā)實踐」閱讀體驗】視覺實現(xiàn)的基礎算法的應用
網(wǎng)線在機器人領域如何發(fā)揮重要作用
安森美圖像傳感器在機器人技術中的作用
LC電路的核心作用解析:從諧振原理到工程應用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編碼器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應用 編碼器在傳感器系統(tǒng)中的作用
FOC電機在機器人技術中的作用
MT6825 磁編碼 IC 賦能智能耕種機器人的技術密碼
MT6816 磁編碼 IC:智能除草機器人的技術核心
深度剖析:MT6816 磁編碼 IC 在機器人焊接變位機中的應用

MT6835磁編碼IC在弧焊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MT6816磁編碼IC在精密及重載裝配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MT6701磁編碼IC在機械裝備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