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國的論調是“紫光集團絕不會打無把握之仗”。武漢新芯執(zhí)行副總裁陳少民則表示:“有信心在2018年存儲器基地項目量產時,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p>
合肥也拿出了實干家的態(tài)度,確保項目能夠成功。合肥市有關負責同志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合肥運用過去運作大項目的經驗,正在積極務實推進,尋求最佳方案。
采取何種路徑
“為什么武漢新芯選擇從3D NAND入手?”當莫大康在校友會上偶遇武漢新芯資深副總裁程衛(wèi)華時,他自然不會放棄這個直抒困惑的機會。
程衛(wèi)華為莫大康算了一筆極其具備邏輯性的賬。
為吃滿產能,建12英寸廠要么做邏輯芯片,要么做存儲器。按照2018年投產的計劃,如果做28nm邏輯芯片,最強大的對手是2011年便邁入28nm制程的臺積電,屆時其設備折舊已全部完成,即使武漢新芯可以做到同等工藝水平,但折舊導致成本高,產品仍然沒有競爭力。
而做3D NAND閃存,最強大的對手是2014年年底最先進入大規(guī)模量產的三星,起步時間差不太多,到2018年時三星仍在設備折舊期,如果產品技術水平相符,成本上的競爭力差距不會過大,有做的可能。
其實,武漢新芯用240億美元賭的就是這樣的可能性。
武漢新芯于2015年宣布與Spasion合作開發(fā)、生產3D NAND閃存技術,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也有緊密合作?!吨袊娮訄蟆酚浾叽饲安稍L陳少民時,他曾透露,2015年武漢新芯已有9層結構的三維存儲器芯片下線,到2018年量產時,會將與領先公司技術差距縮小至一代半以內。
事實上,在這個血腥廝殺的行業(yè),對眼光和魄力的豪賭屢見不鮮。同樣靠韓國政府大力支持走向強盛的三星就曾利用“逆周期投資”的豪賭成為DRAM存儲器產業(yè)最大的受益者。
DRAM存儲器市場每隔4~5年會完成一個周期性興衰。在周期低谷時,存儲器產能過剩,價格暴跌,從業(yè)者通常采取縮減投資來止損。
三星則反其道而行之,利用韓國政府和民間資本支持,在周期低谷時進行“逆周期投資”,使競爭對手虧損加劇,甚至拖垮了當時行業(yè)排名前五的奇夢達和爾必達。
當然,三星豪賭的背后是精確的計算和不計后果的魄力。而在中國這新一輪的存儲器興建浪潮中,各企業(yè)成功與否的關鍵也在于他們的選擇。
據記者從各方所得消息,紫光會同時進入DRAM和NAND閃存領域,具體計劃還未可知;合肥將主要針對主流DRAM市場,不排除未來進入閃存的可能性;晉華則要做DRAM利基市場。
“主流DRAM產品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利基市場可能是一個方向?!奔?a target="_blank">科技DRAM首席分析師郭祚榮向記者指出。他透露,晉華項目的技術委托方聯電已購買了20nm與30nm工藝的設備,聯電本身并不具備專利和技術,但中國***做利基型內存的公司不少,聯電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和團隊共同開展研發(fā)工作。
雖然目前利基市場占DRAM總市場份額不高于5%,但郭祚榮表示,這已足夠養(yǎng)活晉華的工廠,讓其生存下來。此外,隨著未來汽車電子和IoT(萬物互聯)需求量的爆發(fā),也可能給利基市場帶來機遇。
關乎生存 ?跑一場至少5年的馬拉松
歸根到底,考量中國存儲器新晉企業(yè)的最終指標是生存。
“在半導體行業(yè),靠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解決企業(yè)造血問題,這樣企業(yè)才有競爭力,才能變得更強。”莫大康說。
但生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Mark Newman表示,想要在現有市場上存活要么必須有技術授權,有先進的技術;要么必須真正進入特別利基的市場,產品有獨特的創(chuàng)新點,沒有同質化現象。
魏少軍也認為,雖然目前中國各家的選擇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但技術來源、產權壁壘、人才團隊、資金落實都是想要做存儲器的企業(yè)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他主張通過尋求合作伙伴的方式,先合作再學習、創(chuàng)新,最終擁有自有技術。“尤其是如果想比較快地進入市場,最好是有愿意合作的合作者,進行專利技術交叉許可和單項許可?!蔽荷佘娬f。
事實上,即使找到了好的合作伙伴和技術來源、聚集起了足夠的優(yōu)秀團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資源,以最樂觀的想法估計,也最少需要5年時間,這些公司才有可能進入到現有的存儲器大格局中去,但想要實現盈利仍然非常難。
大可以算一算從1999年到2014年期間,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盈利情況。在這15年間,利潤大頭基本被三星分走,共賺了近696億美元,SK海力士共賺了27億美元,美光僅賺了8億美元。
巨頭尚且如此,更何況想要去從中分成的新進入者呢?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靠成本驅動的存儲器產業(yè)需要長期堅定不移地持續(xù)投資。
“存儲器需要持續(xù)投入,如果真的想要產線見效,至少要連續(xù)投15年以上,至少要做好10年不盈利的準備。”霍雨濤告訴記者。
他向記者指出,韓國企業(yè)能夠抓住存儲器發(fā)展機遇,一躍成為龍頭,最重要的就是其堅持不懈的意識,能夠對存儲器行業(yè)進行長期持續(xù)、不計代價的投入。
即使是企業(yè)嚴重虧損的時期,這種投入也并沒有停止。據不完全統計,在20世紀初,僅三星一家公司便得到了韓國政府共計87億美元的稅收減免。
不過,在1999年負債率仍高達166%的三星,即便擁有清晰的技術路線圖,還是用了10年時間才實現了存儲器業(yè)務的盈虧平衡,坐上了存儲器產業(yè)的第一把交椅。
對中國的存儲器行業(yè)來說,才剛剛站在一場馬拉松的起跑點上。不跑,永遠無法在半導體產業(yè)中占據一席之地;而只要開跑就不能停歇,也必將留下艱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