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鄧輝研究團隊在機械制造領域頂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發(fā)表題為“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atomic-scale polishing of single-crystal silicon via plasma-based atom-selective etching”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被選為封面。該論文首次提出一種基于等離子體誘導原子選擇刻蝕效應的單晶硅晶圓原子級表面高效制造方法。
單晶硅是目前最通用的一種半導體材料,隨著芯片制程的進一步減小,更先進的芯片制程工藝對晶圓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工藝節(jié)點達到3nm甚至更小時,光刻過程對于晶圓表面質量的要求趨于原子量級。傳統(tǒng)的機械拋光或化學機械拋光(CMP)工藝均基于塑性形變來實現(xiàn)材料去除,一方面?zhèn)鹘y(tǒng)工藝的材料去除原理決定其無法獲得無損傷的表面,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工藝的工具作用尺度又決定了其無法獲得規(guī)則的表面原子排列。因此,面向高端芯片制造的原子級表面需求,迫切需要開發(fā)出可獲得完美原子排列的超精密表面制造新技術。
基于以上需求, 鄧輝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等離子體誘導原子選擇刻蝕效應的超精密拋光方法(Plasma-based Atom-Selective Etching, PASE),原理如圖1所示。粗糙的單晶硅表面可視為由不同懸空鍵數(shù)量的硅原子構成,在PASE工藝中,有3個懸空鍵的硅原子刻蝕優(yōu)先級最高,其次是有2個懸空鍵的硅原子,最后是1個懸空鍵的硅原子。這種刻蝕優(yōu)先級的差異可以通過改變離子體的參數(shù)調控。
一旦優(yōu)先級較高的硅原子被刻蝕掉,次層的硅原子就會暴露出來,使得表面的成鍵狀態(tài)不斷變化。在圖1(b)中演示了一個粗糙區(qū)域通過PASE工藝拋光成光滑表面的過程。在經(jīng)歷多次選擇后,最終的表面可以視為一個所有原子規(guī)則排列的等勢面,也即所有的原子均勻被刻蝕。因此,PASE工藝可以得到原子級的超光滑表面。
根據(jù)以上原理,研究人員優(yōu)化了等離子體功率、氣體比例等各項工藝參數(shù)。對于2英寸單晶硅晶圓(100),PASE工藝的材料去除率超過0.7μm/min,并且在5分鐘內(nèi)可有效將表面Sa粗糙度從195nm降低至1nm以下,高效率實現(xiàn)了原子級表面制造,且被拋光后的單晶硅晶圓也通過TEM觀測被證實無亞表面損傷(圖2)。同時,鄧輝團隊也將這一拋光技術應用到了(110)與(111)晶面的單晶硅晶圓,均取得了良好的拋光效果。這證明PASE是一種通用的單晶硅拋光方法,與硅晶圓的晶體取向無關。
此項研究所提出的等離子體誘導原子選擇刻蝕技術由于無機械應力作用,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拋光工藝中所出現(xiàn)的由于剪切與擠壓等機械作用而導致的表面與亞表面損傷,可實現(xiàn)無損傷的原子級表面制造。同時,這一技術十分高效,并且無需消耗成本昂貴、需要無害化處理的拋光液和拋光墊,與傳統(tǒng)CMP方法相比具有巨大優(yōu)勢。由于這一技術可以對所有晶向的單晶硅晶圓進行拋光,因而其在電子電氣領域的晶圓加工中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此外,該方法從原理上有望達到單原子層級別的大尺寸光滑表面,為量子芯片的制造等前沿領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0695520306659
編輯:jq
-
等離子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7瀏覽量
14965 -
晶圓
+關注
關注
53文章
5305瀏覽量
131279 -
單晶硅
+關注
關注
7文章
194瀏覽量
29003 -
3nm
+關注
關注
3文章
236瀏覽量
14839
原文標題: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學提出半導體晶圓原子級表面制造新方法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南方科技大學在動態(tài)樣品相干衍射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電子科技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晶圓隱裂檢測提高半導體行業(yè)效率

大學計劃 | 同星智能贊助電子科技大學 Fury 電動方程式賽車隊

鴻湖萬聯(lián)攜手南方科技大學推動開源鴻蒙生態(tài)發(fā)展
南方科技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正式揭牌成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