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隨著電子設備向高集成度、高速率方向發(fā)展,電磁兼容性(EMC)問題日益突出。其中,時鐘信號作為數(shù)字系統(tǒng)的核心,其高頻特性極易引發(fā)電磁干擾(EMI)。
晶振作為關鍵時鐘源,其設計不當往往導致輻射超標,成為EMC測試中的常見問題。本文將結合實際案例,探討晶振時鐘的EMI抑制方法。
二晶振時鐘的EMI問題分析
時鐘信號因其周期性特點,在頻域表現(xiàn)為離散的窄帶噪聲,能量集中,易導致輻射(RE)測試超標。晶振布局不良時,高頻諧波會通過PCB走線或引腳輻射,成為主要干擾源。

圖1 機器時鐘超標數(shù)據(jù)
【晶振引發(fā)EMI的兩大主因】:
1.高頻諧波輻射
晶振輸出的方波信號含豐富奇次諧波(如8MHz晶振的3次諧波24MHz、5次諧波40MHz等),這些高頻成分通過走線或寄生參數(shù)形成輻射。
2.PCB布局缺陷
晶振引腳走線過長、阻抗失配、懸空引腳未接地,或靠近敏感信號線,均會加劇串擾和輻射。
三晶振引腳接地的EMI抑制機制

圖2 無源晶振
對于無源晶振(圖2),將晶振的空置引腳接地可顯著改善EMI性能,這一措施通過優(yōu)化電路的高頻特性,從多個維度抑制電磁干擾,具體作用如下:
1.屏蔽效應
接地引腳為晶振金屬殼體提供低阻抗路徑,減少高頻噪聲通過寄生電容耦合至周邊電路。
2.優(yōu)化回流路徑
縮短高頻噪聲的返回路徑,降低環(huán)路面積,抑制共模輻射。
3.穩(wěn)定參考電位
避免浮空引腳因電磁場耦合引入外部噪聲或成為輻射天線,接地后不僅能消除電場干擾,還能減少潛在的磁場耦合路徑。
四案例分析:8MHz晶振輻射整改
1.問題現(xiàn)象
在機器設備RE測試中,8MHz晶振的高次諧波(1160MHz、1168MHz等),可從下面測試數(shù)據(jù)得知,在喇叭天線測試頻段出現(xiàn)時鐘倍頻輻射超標(見圖3)。
圖3 整改前的RE測試數(shù)據(jù)
2.整改措施
【問題定位】:
頻譜分析確認超標頻點為8MHz倍頻,排查發(fā)現(xiàn)無源4腳貼片晶振兩接地引腳處于懸空狀態(tài)。如下圖4所見。
圖4 PCB Layout圖
【優(yōu)化方案】:
將懸空引腳進行接地處理(見圖5),確保低阻抗回流路徑。
圖5 整改措施圖片
3.整改效果
接地后,輻射噪聲降低10dB以上,測試數(shù)據(jù)顯著改善(見圖6)。
圖6 整改后的RE測試數(shù)據(jù)
五總結與建議
1.關鍵設計原則
晶振布局優(yōu)先:縮短走線、匹配阻抗、遠離敏感電路。
懸空引腳接地:避免浮空引腳因電磁場耦合引入外部噪聲或成為輻射天線。
2.EMC優(yōu)化方向
源頭抑制:選擇展頻IC或展頻晶振,優(yōu)化時鐘驅動電路。
路徑阻斷:完善屏蔽設計,確保低阻抗接地。
注:本文基于工程實踐經(jīng)驗,具體設計需結合實際測試驗證。
-
晶振布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8965 -
電磁兼容
+關注
關注
54文章
2030瀏覽量
99685 -
EMC設計
+關注
關注
6文章
270瀏覽量
4049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石英晶振的設計要點有哪些
晶振PCB布局設計
無源晶振的選型理念 無源晶振的EMC電路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