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5日,以“數字賦能助發(fā)展,水潤東北促振興”為主題的2025東北(沈陽)水博覽會暨水利創(chuàng)新發(fā)展交流會在沈陽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展會期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聯合多家伙伴,系統(tǒng)展示了數字孿生水利、周界安全防護、測雨雷達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及落地實踐,吸引了來自全國水利部門、專家學者及涉水企業(yè)前來參觀交流。
2023年國家發(fā)布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guī)劃》明確提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2025年10月10日,水利部又審議了數字孿生流域、水網、水利工程的建設技術導則,進一步系統(tǒng)謀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華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依托鯤鵬、昇騰、鴻蒙、歐拉等根技術,聯合伙伴構建了以“智能感知、智能聯接、智能底座、智能平臺、智能中樞、智能應用”為架構的數字孿生水利解決方案體系,融合光視聯動、測雨雷達、雷視測流、多頻譜水質檢測、水利鴻蒙等創(chuàng)新技術與方案,全面支撐“天空地水工”一體化檢測感知體系建設,以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數字孿生水利建設。
針對水利工程周界巡檢面臨的入侵事件多、事故影響大,線路里程長、巡護成本高,傳統(tǒng)巡護方式效果有限等挑戰(zhàn),華為推出水利工程周界安防光視聯動解決方案,通過增強oDSP精準還原振動技術、多模態(tài)AI大模型、光視聯動三大創(chuàng)新,實現對入侵事件的“零漏報、低誤報”,助力水利工程高效率、全天候、全流程、全范圍處置周界安全事件。目前,“無漏報,低誤報”已被寫入水利部《數字孿生水網建設技術導則》,并在大型水利工程中落地應用。
針對短時降雨與洪澇災害預報的“測不到、測不準、報不快”的行業(yè)難題,華為打造一體化測雨雷達解決方案,基于鯤鵬、昇騰、存儲、安全等產品,提供“AI算力+虛擬化+裸金屬”3類算力組合、“生產存儲+歸檔存儲+備份存儲”3類數據存儲、“雷達站-地區(qū)水文中心-省級水文中心”3級VPN和態(tài)勢感知安全網。目前,已完成與主流雷達廠商的適配,服務于水利部及十余個省份,實現“看得全、看得清、看得早”的決策支撐。
針對傳統(tǒng)水文測流中人工涉水安全風險高、部署難度大、測流精度低等挑戰(zhàn),華為攜手伙伴華海智匯聯合推出雷視測流解決方案,以雷達與視頻結合技術,實現流量、水位、雨量、視頻等多維感知一體化集成,達到了測量精度高、流域覆蓋廣、部署運維成本低、安全系數高等效果。目前,雷視融合測流技術已被納入水利部推廣指導目錄,在吉林、河北、青海、深圳等地陸續(xù)實現廣泛應用,數據準確率達95%以上。
為破解傳統(tǒng)水質檢測存在的流程繁瑣、數據時效性差等瓶頸,華海智匯基于華為2012應用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預研技術,研制出多頻譜水質檢測儀,可同步檢測COD、總磷、氨氮等9項關鍵參數,實現分鐘級污染物溯源,數據準確率超過90%。目前已在四川、河北、江蘇、深圳等地陸續(xù)投入應用。
圍繞水利感知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存在的數據標準不統(tǒng)一、設備協(xié)同難、運維成本高等挑戰(zhàn),興鴻(江西)技術有限公司基于鴻蒙系統(tǒng),打造了“水利鴻蒙”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構建開放創(chuàng)新、安全智能的新一代“天空地水工”檢測體系,實現了水利基礎信息設施安全自主、數據標準統(tǒng)一、設備智能聯動,在提高水利檢測能力和數據質量的同時,達到了設備運維管理標準化、智能化、易運維。
展會期間,華為同步舉辦“智水中國 治水未來”水利創(chuàng)新發(fā)展交流會,為政產學研用各方搭建起趨勢研討、政策解讀、方案介紹、實踐分享的交流平臺。
長期以來,華為始終堅持根技術創(chuàng)新,深耕水利行業(yè)智能化,已在智慧水利、防洪減災、水資源優(yōu)化等領域服務了上千個水利工程、灌區(qū)、水庫。展望未來,華為將持續(xù)以AI之力、孿生之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fā)展,共同繪制“國家水網”的壯麗畫卷。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591瀏覽量
259329 -
數字孿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573瀏覽量
13390
原文標題:智水中國 治水未來 | 華為攜手伙伴參加2025東北(沈陽)水博覽會暨水利創(chuàng)新發(fā)展交流會
文章出處:【微信號:HWS_yunfuwu,微信公眾號:華為數字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