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ㄋ模┕た豈CU優(yōu)秀產品和解決方案
恩智浦LPC1800系列MCU產品簡介
LPC1800 MCU是具有業(yè)界性能最高的ARM Cortex-M3的微控制器,是工控MCU優(yōu)秀作品典型代表。
LPC1800系列MCU具備的優(yōu)勢:LPC1800采用恩智浦90nm超低漏電制程技術工藝,帶來低功耗高性能的大容量存儲器,具有運行速度更快、動態(tài)功耗更低的特點,獨有的低漏電最佳化設計將待機模式下的漏電流降低10-100倍;LPC1800為Cortex-M3提供業(yè)界最大的片內SRAM,多單元最高可達200KB,每個單元都有獨立總線訪問,具有更高吞吐量,可分別進行關斷控制進入低功耗工作模式;雙單元1MB Flash架構提供最可靠的應用中重新編程,支持不間斷的Flash操作;LPC1800具有無縫高速四路SPI接口和可配置定時器子系統(tǒng);LPC1800的其他外設包括兩個高速USB控制器、片內高速PHY、高分辨率彩色LCD控制器和AES解密算法;它集存儲、外設、架構以及ARM核技術于一體并予以整體優(yōu)化,在引腳和軟件方面極易升級兼容。
表 LPC1800系列 MCU 選型表
恩智浦LPC1800MCU硬件框圖如下圖所示:
圖 恩智浦LPC1800硬件框圖
LPC1800系列MCU的標準特性:該系列所有產品標準特性包括含有啟動代碼的32 KB ROM和On-chip軟體驅動器、8通道通用DMA (GPDMA)控制器,兩個10位元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和一個轉換採樣速率為400k/s的 10位元ADC、馬達控制PWM和正交編碼器介面、4個UART、2個快速模式I2C、I2S、2個SSP/SPI、智慧卡介面、4個計時器、視窗監(jiān)視計時器、警報計時器、具256位元電池供電備份暫存器的超低功耗RTC以及高達80個通用I/O引腳。
恩智浦LPC1800 MCU關于嵌入式閃存選型解決方案
目前恩智浦開發(fā)出一種新型外設接口技術,該技術在基于ARM Cortex-M3內核的最新LPC1800微控制器上已得到成功應用。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人員利用該技術可將串行閃存取代并行閃存,縮小封裝尺寸,降低系統(tǒng)成本。這種稱為SPI閃存接口(SPIFI)的技術目前已申請專利,通過該技術可將外部串行閃存映射到微控制器內存,實現(xiàn)片上內存讀取效果。SPIFI為設計人員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在保持系統(tǒng)性能的同時達到簡化配置、縮小封裝體積、減少板載空間占用和節(jié)約系統(tǒng)成本的目的。
外部閃存的作用
采用32位微控制器(MCU)的嵌入式應用目前越來越復雜,需要完成多媒體、照片和其他各種數(shù)據(jù)密集型內容的管理任務。特別是人機接口系統(tǒng),用戶現(xiàn)在都希望有圖形顯示,通過窗口、圖片、動畫、聲音和其他多媒體方式實現(xiàn)人機對話。此外,隨著市場的國際化,產品需要滿足多國語言要求,支持各種字母和字符。所有這些都對系統(tǒng)存儲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部分32位微控制器都配有片上閃存,用于支持各種數(shù)據(jù)密集型功能,但是這種內存容量有限,通常無法滿足整體應用要求。片上閃存通常不足1Mb,雖然能夠解決主要應用代碼存儲,卻無法滿足其他應用資料的保存要求,比如:查找表單、圖像、照片、聲音文件、多國語言等。為此,設計人員通常要使用外部閃存。
與片上閃存相比,外部閃存成本要低很多,而且通常都有8Mb以上的現(xiàn)貨。使用外部閃存可以增加系統(tǒng)靈活性,系統(tǒng)運行時能夠更新升級軟件。
并行閃存與串行閃存的艱難選擇:對于外部閃存選型(串行和并行),設計人員通常要綜合評估,折衷考慮。并行閃存的速度通常比串行閃存快,但需要使用更多管腳、PCB布線和板載空間。
圖 串行和并行閃存的典型傳輸速率
上圖給出了串行和并行閃存典型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對于并行閃存,圖中假定無緩沖,固定存取時間為90ns。基于上述條件,16位并行閃存的最大傳輸速率22Mb/s。對于串行閃存,最大時鐘頻率80MHz的每位傳輸速率為80Mb/s,四通道串行閃存最大傳輸速率為40Mb/s。雖然該計算忽略了控制位,但四通道SPI閃存支持burst位,而SPIFI接口支持該功能,因此SPIFI接口可以達到上述傳輸速率。上圖的分析,通過下表可以明顯看出。
表 串行和并行閃存的典型傳輸速率
如上表所示,典型的16位并行閃存每秒傳輸速率為22Mb。對于使用32位微控制器和32位外部閃存通信總線的系統(tǒng)(如恩智浦產品),設計人員可以選擇使用兩個16位并行閃存達到40Mb/s的傳輸速率。但是,增加速度的同時也會增加成本。這種配置使用兩個獨立的并行閃存,每個閃存有數(shù)十個封裝管腳,無論是封裝尺寸、管腳數(shù)量,還是PCB空間占用,都會遠遠超出設計人員的承受范圍。
串行閃存通常使用簡單的四針串行外設接口(SPI),從空間占用、功耗和成本等因素考慮是并行閃存的理想替代產品,但是傳輸速率非常低。通過上圖和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典型SPI閃存50MHz的傳輸速率僅為5Mb/s,而采用兩個16位并行閃存配置系統(tǒng)的傳輸速率是其8倍。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shù)微控制器SPI接口都與MCU外設矩陣連接,處理器訪問數(shù)據(jù)前必須先由驅動器代碼接收到內容并保存在板載RAM中。由于每次讀取串行閃存都要通過SPI軟件層,因此速度無法提高。對于采用標準SPI接口的外部閃存應用,速度可能無法滿足要求。
新型四通道SPI閃存采用改進的6針SPI配置,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遠高于傳統(tǒng)的SPI接口。如表所示,四通道SPI每秒最大傳輸速率可達40Mb,與兩個16位并行閃存速度相當。由于減少了管腳數(shù)量和封裝尺寸,與并行方案相比,四通道SPI串行閃存可有效降低成本。雖然四通道SPI閃存完全可替代嵌入式系統(tǒng)中的并行閃存,但目前32位微控制器設計并不支持四通道SPI閃存的最大傳輸速率。這主要是因為四通道SPI接口與傳統(tǒng)的SPI接口連接方式相同,直接連接了微控制器外設矩陣。
恩智浦新開發(fā)的SPI閃存接口(SPIFI)可以徹底解決并行/串行閃存的選型困擾。已申請專利的SPIFI外設可以將低成本SPI和新型四通道SPI閃存映像到ARM Cortex-M3內存中。與外部并行閃存方案相比,使用SPI外部閃存的MCU性能損失非常小。由于外部SPI閃存完整的內存空間可以映像到MCU內存中,微控制器對外部閃存直接訪問,無需使用軟件API或庫。
例如,使用四通道SPI閃存,SPIFI外設傳輸速率可達40Mb/s。設計人員可以選擇更便宜的SPI閃存器件,在保證性能的基礎上縮小腳位尺寸,簡化配置。由于系統(tǒng)無需針對外部并行閃存使用龐大的接口設計,設計人員還可以選擇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統(tǒng)采用SPIFI外設可以提高內存資源利用率,縮小尺寸,提高效率,降低系統(tǒng)總成本。
SPIFI外設是恩智浦LPC1800系列ARM Cortex-M3微控制器率先采用的一種專用技術。此外,即將面市的新產品還包括低成本Cortex-M0系列和Cortex M4數(shù)字符串行控制器(DSC)。
SPIFI支持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串行閃存器件(含四通道讀/寫產品),配置編程非常簡便,采用4/6引腳設計(取決于串行閃存類型),支持小型寄存器組,優(yōu)化內存事務,其軟件指令可降低CPU開銷,提高內存數(shù)據(jù)交換效率。
SPIFI工作原理:下圖給出了SPIFI外設的功能框圖。SPIFI功能塊與微控制器應用的高速總線(AHB)矩陣連接,后者主要用于處理器內核和片上內存。SPIFI將外部SPI閃存內容映射到微控制器內存中。當片上ROM啟動代碼激活SPIFI接口后,外部SPI內存與核心處理單元上的片上內存功能完全相似。
圖 SPIFI外設功能框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