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法在機械結構模態(tài)、強度和剛度分析方面因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而到普遍采用,特別是在材料應力 - 應變的線性范圍內(nèi)更是如此。
主機廠和汽車設計公司通過建立高性能的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系統(tǒng),其專業(yè)?CAE?隊伍與產(chǎn)品開發(fā)同步地廣泛開展 CAE 應用,在指導設計、提高質(zhì)量、降低開發(fā)成本和縮短開發(fā)周期上發(fā)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

CAE 應用于車身開發(fā)上成熟的方面主要有:模態(tài)、剛度、強度、NVH 分析、機構運動分析等;而車輛碰撞模擬分析、金屬板件沖壓成型模擬分析、疲勞分析和空氣動力學分析的精度有進一步提高,已投入實際使用,完全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和改進設計。
前不久,筆者在仿真秀平臺原創(chuàng)首發(fā)的整車結構模態(tài)剛強度聯(lián)合仿真,它通過使用 Hypermesh 軟件作為有限元前處理工具,以 Nastran 軟件作為模態(tài)、剛度、強度和振動分析仿真工具,以 Femfat 軟件作為電池包振動疲勞仿真工具,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最終使用 Hyperview 軟件實現(xiàn)對汽車零部件模態(tài)、剛度、強度和振動疲勞等工況結果進行查看和評估,課程講解詳細,有助于學者能夠快速掌握有限元學習要點。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整車結構模態(tài)剛強度聯(lián)合仿真的流程與案例。
一、幾何清理
利用 Hypermesh 軟件對模型進行前處理:
對于結構剛強度仿真,模型中的部件等對系統(tǒng)影響較小可舍棄;對于系統(tǒng)影響較大的零件幾何特征可以適當簡化,如倒角結構、結構對齊等。簡化完成后,檢查整個模型是否有干涉和其他問題,如有問題,可用 Hypermesh 軟件對其進行修復,如無問題,可利用中面抽取工具對模型進行中面抽取。中面抽取后就要進行幾何清理:
1、 對螺栓孔周邊以及倒角等敏感部位單元邊長不小于 3mm,3-5mm 之間的單元數(shù)量小于單元總量的 3%,實體單元平均尺寸 3mm(2-4mm),用六面體單元。
2、 單元質(zhì)量

整個模型三角形單元數(shù)≤15%,除結構限制外,不允許有兩個以上三角形單元相鄰;

3、 R4 以下的安裝孔以 4 個節(jié)點模擬,R4 以上的至少 6 節(jié)點;


4、 R5 以下倒角忽略,用一層單元表示;寬度大于 8mm,用 2 層以上單元表示;

5、?焊點用 connector 建立,并包含焊接各層的信息,焊接邊至少 2 排單元;
6、 焊點各層的節(jié)點投影對齊,焊點類型 acm;
7、 焊縫用 rbe2 單元連接,上下兩層;
8、 底盤鈑金件用 5*5 的 SHELL 建模,單元節(jié)點對齊;
9、包邊:外包零件和被包零件初始連接處共節(jié)點,包邊僅有中間一層單元;

10、螺栓連接:RBE2 和 BAR 單元共同模擬 / 或者僅僅使用 rbe2
11、粘膠:上、下單元與連接零件節(jié)點對齊,用實體單元 adhensive
13、集中質(zhì)量采用 MASS 質(zhì)點;
14、接觸厚度(干涉檢查)
15、每個零件要進行法向、自由邊檢查,法向一致,不能有自由邊;
16、儀表板、閉合件內(nèi)飾的卡扣采用 RBE2 模擬。
經(jīng)過以上處理,可以得到未經(jīng)連接的有限元模型,此時模型中每一個零部件都是獨立存在的,尚未簡歷連接關系,如下圖所示:

二、模型裝配連接
通過分析數(shù)模的結構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進而決定對部件的保留、簡化、和連接關系,在盡可能保證仿真精度的情況下,通過簡化減少網(wǎng)格的數(shù)量同時提高網(wǎng)格質(zhì)量,提高計算效率,但是零部件之間的連接關系能夠?qū)Ψ抡娼Y果起到很大作用和影響,因此需要準確對模型進行連接設置。下圖是連接后的模型。常見的連接包括焊點、膠粘、縫焊和螺栓。

三、有限元邊界條件設置
為了使仿真結果更加合理,有限元模型必須建立科學的邊界條件。主要有以下邊界條件:約束(單點約束?SPC、多點約束 MPC)等、載荷(集中力、均布力、力矩)等。
四、 仿真分析
以 Nastran 軟件作為模態(tài)、剛度、強度和振動分析仿真工具,以 Femfat 軟件作為電池包振動疲勞仿真工具,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最終使用 Hyperview 軟件實現(xiàn)了對汽車零部件模態(tài)、剛度、強度和振動疲勞等工況分析結果查看。
五、 案例截圖
1、前懸架約束模態(tài)(如下圖):

2、白車身自由模態(tài)分析(如下圖):

3、車門約束模態(tài)分析車門扭轉(zhuǎn)、窗框和安裝點剛度分析(如下圖)

4、白車身剛度分析含剛度曲線繪制(如下圖)

5、液壓工作臺強度分析(重力場)(如下圖)

6、液壓拖撐支架強度分析(集中力)(如下圖)

7、重卡空調(diào)支架頻率響應強度分析(頻響強度)(如下圖)

8、下擺臂強度分析(慣性釋放)(如下圖)

9、動力電池包隨機振動分析和動力電池包振動疲勞分析(振動疲勞)(如下圖)

10、前懸架瞬態(tài)響應分析和前縱梁屈曲分析(瞬態(tài)響應和屈曲分析)(如下圖)

電子發(fā)燒友App


















評論